李体育太极网惠州中威太极馆|惠州太极拳培训|惠州太极拳|惠州陈氏太极拳|惠州最大的太极拳馆
太极文化
推荐新闻
联系我们
电话:0752-268 1002
手机:138 2545 7080
联系人:钟小姐
E-mail:zhonglijuan923@sohu.com
地址:惠州市惠城区文头岭鹿江公园(中威太极馆)
  太极文化 你的位置:首页 >> 太极文化 
心在灵关话双修
来源:太极网 | 发布时间:2012-05-27 | 浏览次数:

        我们既然认定了好好学练太极拳,就不能不弄通弄懂“性命双修”。因为,太极拳是集中华武学精华于一身的高层功夫,是非常完整和全面的既有强身健体,又有技击实战的一个体系。“性命双修”正是中国古代体育哲学人体观的对人身的总的要求,也是传统养生的基本理论,他是指身心全面修炼。

       在我国文化史上,儒、道两家对性命有不同的解释,儒家所谓“性”指的是人性、天性、本性;而“命”指的是运气、命运或者天命。而我们太极拳爱好者通常所说的是道家讲的“性命双修”。一般而言,道教所谓“性”主要是指的神与心,或者说是心神;而“命”指的是“真气”与形。通俗一点就是指生命,指身体健康。用太极的理论来解释就是“性是无可名状的无极;命是无极之后的太极”。

       道教从哲学、人生修养、仙学的角度来探讨心理学的奥秘,其中包含的心理学思想是相当丰富的。道教的“神”、“性”、“心”概念,实指心理而言,其“性命”之学包括两个方面,性指人的心理活动而言,命指人的生理活动。修命的目的是实现生命的无限延长。而性、命两者是不可分割的,性是命的主宰,命是性的基础。所以性命必须双修,即将心理与生理活动统一起来,在身心统一的情况下,才能实现长生的目标,只有形神相俱,才能延年益寿。

      道教认为:“形者神之宅,神者形之用”、“养生先养性”正是认识到心理对生理的作用。内丹学强调先炼已,也即炼心,控制自己的精神意识活动,充分说明道教的所有学说都是在形神统一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。既不偏重于身的功夫也不单强调心的开悟而忽视身心的统一,所以说有修行的功夫还不够,还要有德行,有德行还不够,也需要功夫,也就是说需要福慧等持,道德经也是这个意思,道离不开德,德也离不开道,得道的人一定有德,有德的人离道也不远了。为此,说到性的时候不能落于空洞,应以命为基础,守母(炼命)回复到那原始的状态,要以性为主导。这就是所说的“修命”必须以“养性”为前提,这样就很巧妙地达到了形与神的完美统一,才能与那原始的不可名状的道合为一体。

       现在大家知道了“性命双修”的重要意义,那么怎样才能做好“性命双修”?

      丘处机在《大丹直指》书中指出:“金丹之秘,在于一性一命而已,性者天也,常潜于顶,命者地也,常潜于脐,顶者性之根也,脐者命蒂也,一根一蒂,天地之元,祖也”。这里提到“常潜于顶”就指明了人的头顶——即指脑,道教把脑部分为九宫,其最为很重要者称为“泥丸”。 “脑神经根字泥丸”,“脑为一身之灵,百神之命窟,津液之山源,魂精之玉宝” 在道教十三虚无养生要点中指出“抟精积神,不为物杂”谓之清,脑得清静,才能动智慧,“慧观,如天长照”,“慧照无边”为此,我们可以看出心神宁静是非常重要的。这正是我们练太极拳要遵守的重要法则——心静体松。另一段话“命蒂”“常潜于脐”,脐为胎儿在母体摄取营养精华,作为成长发育的重要部位,出母体即停其作用,就由口鼻来代替了。肚脐眼在人体外表,在内实为命门,前人有“脐为命门”之说。这里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丹田。《道枢黄庭篇》:“夫命门者何也?性命之门,非独右肾而已也,”命门是先天之气的地方,命门内藏肾精,是生命繁殖强盛的源头,如何能使命蒂坚固呢?古人云:“根深则蒂固”。这又是我们练太极拳所讲究的另一重要法则——气沉丹田。从以上探讨、研究中不难看出,其中很重要的方法之一,就是凝神静气、肢体放松、气沉丹田。

      从而我们弄明白了“性”是指人的性格、精神、理智;修持在于提高思想意识,升华精神。“命”是指人的肺呼吸(或叫后天呼吸、外呼吸)和肌肉组织细胞之呼吸(或叫先天呼吸、内呼吸)以及身体的健康;修持在于强化身体物质,使体内物质向更高层次转化,反过来又促进认识的提高。命(物质)是性(精神)存在的基础,同时命又依靠性认识事物,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事物本身。这种“性命”双修最后能达到什么境界,完全决定于修持的方法是否科学、坚持的时间是否以恒。性功的主要内容涉及智慧,情操,清静心。清静心是修功者的必修品德,心浮气燥难以进入功态,是功家的大忌,必须磨掉。有些人天生心宽比较静,容易进入功态,功长得快,健身效果较快,这称为俗静。静不下来的人,通过增长智慧、修心、证德,也会静下来,这是智慧的静,称为慧静。人在社会中生活,会遇到各种烦心事,有了智慧就可以正确地认识问题、解决问题。俗静,没事时能静,遇到事情要么生闷气,要么耿耿于怀,要么想不通,这都不是智慧的行为,严重坊碍功夫进步,严重的,会使已有的功力丧失。这也是很多人功夫涨涨落落的原因。

      清代黄元吉提出了“动处炼性,静处炼命”的良法。按黄元吉先生的解释,“动处炼性”,“动”——并非动而不停。而是在生活实践中的意义,即于亲友往来应酬,待人接物有事之时,“视听言动必求中礼,喜怒哀乐必求中节”,不患得患失而顾虑计较,不脱离实际而空谈空想,这样便可心定,心定而性自定。“静处炼命”,“静”——并不是不动,而指无事独处之时,无论行住坐卧,总不忘意守丹田,使精气聚而不散,融汇一团。将修性炼命融贯与日常生活之中,就不愁事情繁多而无空闲时间来专门进行气功锻炼了。为此,我就给自己起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网名:“心在灵关”——心在灵关身有主,气归元海寿无穷。这是《性命圭旨全书? 亨集》北宋著名道士张无梦语。即:清静心志、心神不外泄这样人才能掌控自己;调息静气、意守丹田,元气不耗散,从而达到性命双修,健康长寿的目的。

       性命之学为究人生真谛,解决人生的根本为题,求得安心立命之地。为此,我们练太极拳的人,站桩、打拳、推手等整个太极拳的修炼过程,这正是一个性命双修的良好办法。从“炼精化气”、“炼气化神”、“炼神还虚”、“练虚合道”一步一步升华成为太极拳的最高境界的修练,从而达到“性命双修”的目的。现代的生活节奏已不适应用前人的隐密潜修,所以,入世修炼是一个很不错的方便法门。我们把社会当作练功场,把事业当作丹田,把事业当作练功,在生活中悟道,在社会中修行,时时处处以“上善若水”为自己的座右铭,以“博爱”之心待人,以“诚信”之心处世,饶君悟道性如真,心胸宽广利身心身。何以双修成大药,练虚合道作真人。等等这些都是入道修为之捷径,也是“性命双修”之真谛矣。

       另外,还需说明的是,每个人习气不同,机缘不同,故而修行也不一定非要一个定法,你把所谓修性理解为参悟大道未尝不可,至于说修道是否要性命双修,则因人而已有的人走修性的路子,悟道后,也可以进而修命,神通妙用,有的人先修命,在修命的过程中达到了性,归于平实,性命双修只是比较正统的路子而已,单一修还是不单一修,看个人的机缘,不用勉强, 所谓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,适合你的法就是最好的,具体走什么路子,各人有各人的造化,法是舟楫,是化城,最后到了岸,都是一样的。

        最后,抄录《悟真篇浅解》书中两首诗作为今天的结束语吧:

第一首

    草木阴阳亦两齐,       若还缺一不芳菲。

   初开绿叶阳先倡,       次发红花阴后随。

   常道即斯为日用,       真源返此有谁知?

   报言学道诸君子,       不识阴阳莫乱为

第二首

   人生虽有百年期,        夭寿穷通莫预知。

    昨日街头犹走马,        今朝棺内已眠尸。

    妻财抛下非君有,        罪业将行能自欺。

    大药不求争得遇,        知之不炼是愚痴。

 

 
TAG:
 
打印本页 || 关闭窗口
 上一篇:解析中华武术的哲学基础
 下一篇:电影《太极》何时上映?